在藏北南羌塘高原太湖盆區,有一個偏遠的小鄉鎮——色慶鄉。作為聶榮縣第一人口大鄉,這里曾經落后貧窮,全鄉以傳統畜牧業為主,畜產品產量低、銷售渠道窄,人口居住分散,2016年建檔立卡戶識別時,貧困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33%。
楚口村是一個位于聶榮縣色慶鄉草原深處的偏遠小牧村,村民索朗拉杰一家世代生活在這里,見證著村子的巨變。
放牧占據了索朗拉杰的童年時光?!拔遗孪奶斓谋┯?,雨水打在臉上會讓人喘不上來氣;我也怕冬天的風雪,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;我還怕遇到狼群,冬天狼群沒有食物的時候會襲擊牛群、也會襲擊人……”回想起放牧的苦楚,索朗拉杰眼里的光消失了,“我身上總有好不了的傷,夏天曬傷、冬天凍傷、意外摔傷?!?/p>
生活在2015年迎來轉變。這一年,索朗拉杰當選為楚口村的黨支部書記;同年,脫貧攻堅戰打響,牧區群眾的生活發生了巨變。
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扶持下,2017年,色慶鄉成立了“一鄉一社”,索朗拉杰的牛肉、牛奶開始有了銷路:“我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夠用牦牛換錢?!?/p>
由于養殖經驗豐富,索朗拉杰當選為色慶鄉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理事,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資。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,索朗拉杰的家里開始添置電器,餐桌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,孩子穿上了新衣,錢包變鼓了。去年,全家人的年收入突破了10萬元。
索朗拉杰感慨地說:“以前我的生活沒有什么盼頭,牦牛像石頭一樣壓住了我,天天擠牛奶曬牛肉,日子沒有一點驚喜。但現在,牦牛成了行走的人民幣,我覺得日子越過越舒心了?!?/p>
在索朗拉杰和合作社其他成員的共同努力下,色慶鄉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發展得如火如荼。如今,聯合社構建了“一鄉一社+片區合作社+一村一合+牧場”的發展結構,堅持發展與規范并舉、數量與質量并重,對加工生產流程及銷售進行嚴格管控,保證產品質量達標,打造出了海拔4500米以上的純天然牛奶、拉拉、奶渣、脫脂乳酸、奶皮、傳統酸奶、果醬酸奶等地方特色品牌,依托“聶”牌拓寬銷售渠道,不斷提高了畜產品加工能力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。
截至目前,合作組織已擁有牲畜2475頭、機器50余臺;率先設立了拉薩銷售店2個、加工坊1個,縣城銷售店1個,鄉里加工坊1個、茶館1個,促進合作社向多元化發展,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,解決了157名貧困群眾穩定就業問題,年人均收入達3.5萬元,合作聯合社從單純的生產向生產加工、產銷流通一體化方向拓展,走上了規?;?、專業化、集約化發展道路。合作聯合社自運營以來總收入達2168.18萬元,直接和間接帶動1718人實現增收。目前,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成為全縣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典范。
索朗拉杰依靠牧業、依靠牦牛生活得越來越好,他的致富路是千萬個高原牧民致富的縮影。索朗拉杰說:“我慶幸沒有放棄牧業,牦牛讓我越來越富有,相信今后牧業還會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,我也會盡自己所能把牧業發展得更好?!?/p>